(资料图片)
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,“自媒体”依托个人终端即时通信技术蓬勃发展。互联网技术以个体的人为传播主体,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。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,“自媒体”能迅速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,而受众也可以迅速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。
“自媒体”信息量更加庞大但可信度不高。传播主体的改变,使得“自媒体”相比传统媒体拥有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主权,新闻源遍布全球各地,信息量更加庞大。但与此同时,信息的良莠不齐又降低了其可信度。不久前,中央网信办发布《关于加强“自媒体”管理的通知》,提出“严防假冒仿冒行为”“规范信息来源标注”“规范账号运营行为”等13条工作要求。从严打“自媒体”传播虚假新闻、有偿新闻等不法活动,到对“自媒体”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开展专项整治,再到开展“清朗·从严整治‘自媒体’乱象”专项行动……一系列举措,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了重要支撑。从制度上给“自媒体”划出底线、立下规矩,有利于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,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。
许多网站平台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识别“自媒体”发布的疑似虚假信息。用好技术手段的同时,网站平台应在强化注册、拟变更账号信息、动态核验环节账号信息审核,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“自媒体”违规行为,加强违规“自媒体”处置和曝光力度等方面下更大功夫。“自媒体”也要做好自我管理,守住底线、不踩红线。要遏制、铲除“自媒体”平台的谣言,需要“自媒体”从业人员增强法治观念,自觉遵守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,不编造、不传播虚假信息。相关部门要加大技术投入,利用技术手段及时封堵、查删违规信息,并提醒公众增强鉴别能力,及时屏蔽各种谣言。同时,要进一步明确平台监管责任和违规处罚措施,对谣言形成有效震慑,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。
现如今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更要加大利用“自媒体”的宣传,增强农民的“新农技”,使其深深植入农民朋友的认知与日常生产实践中,最终让“自媒体”发挥出其对于农业强大的助推作用,进而达到“自媒体”助力农民致富、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。(剑河县卫生健康局:潘志华)
Copyright 2015-2023 港澳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