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

游迎泽 读历史丨晋商·茶叶·大关帝庙

来源:腾讯网 发布时间:2023-08-13 20:32:27

晋商在中国古时茶叶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,历史上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晋商都或多或少与茶叶贸易有关。在经营内地茶叶贸易、足迹遍布全国之余,晋商在恰克图与俄国的茶叶贸易也开展得如火如荼。

走进大关帝庙,第一进院落的东西厢房内常设“千古关圣·万里茶道”展览,通过图文展板、历史文物、老旧物件等的展示,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茶叶原产于中国,最早在周朝时就有种植,后在唐朝传至日本,又在明朝传至西方。根据记载,俄罗斯人第一次知道茶叶的存在是在1567年。1638年作为回赠礼品,俄罗斯沙皇收到了来自蒙古可汗赠送的茶叶,茶的美妙滋味很快便俘获了沙皇的味蕾。自此,从沙皇开始,俄罗斯本土逐渐掀起喝茶热潮,并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进口国。直到现在,俄罗斯每年的茶叶消耗量在全球仍名列前茅。

雍正六年(公元1728年),清廷与沙俄签订《中俄恰克图条约》,旨在明确中俄在蒙古北部边界(中段边界)及政治、经济、宗教等诸方面的相互关系。条约签订后,两国边境贸易日益繁荣,俄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加,富有开拓精神的晋商便南下寻找茶源,将福建武夷山的下梅古村作为重要的茶叶生产供应基地,并开辟出一条以福建为起点,先到俄罗斯恰克图口岸再继续延伸至圣彼得堡的茶叶贸易路线,途经200多座城市,总长达1.3万公里。

“恰克图的茶叶,穆罗姆的面包圈,富人天天当早点。”从俄罗斯谚语中,便可看出其对于茶叶的喜爱。在大关帝庙东厢房展厅中,“大盛魁在恰克图的茶叶交易场景”生动再现了昔日中俄两国商人交易时的繁荣景象。

大盛魁商号是清代山西人开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,被称为“中国第一旅蒙商”,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,商队骆驼近两万峰,几乎垄断了内外蒙古的市场,经营茶叶生意的主要有“三玉川”和“巨盛川”两大茶庄。缓步于展厅内,游览票号、茶具、茶砖、照片、地图等各类文物和展品时,仿佛也能看到当时车水马龙、行人如织的繁华景象。

“万里茶道”的崛起,极大地带动了沿线周边集镇的发展兴盛,沿途的茶叶集散地和运输枢纽中心,都成为繁华富庶之地。太原距“万里茶道”起点福建下梅村约2140公里,距“万里茶道”中国段终点恰克图约2620公里,是“万里茶道”中国段名符其实的“中转站”,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深刻影响着晋商及“万里茶道”的发展历程。

展厅中有一幅《万里茶道中国段路线与节点城市图》,通过这幅图,可以清楚地看到晋商在山西境内的茶叶运输路线。而往来于“万里茶道”的商帮经过太原时,都会专程前往大关帝庙祭拜关帝后再整装出发。对于穿行于这万里长途的晋商来说,大关帝庙是他们的心灵依托。 

关公的仁义和诚信为经商所必需,晋商信奉关公,把关公视为精神支柱,锻造了诚信为本的晋商之魂,关公文化也成为晋商的商帮文化。

以关公的“信”规范商业行为,取信客户;以关公的“义”教育约束同乡、团结同行,把诚信作为人生信仰。遍布全国的关帝庙和会馆都具有重要的凝聚功能,堪称晋商的“心灵家园”。

晋商尊崇关公,在长达五百多年的商业活动中始终恪守“信义并重”的商业品德,所到之处多以会馆为载体,处处皆建关帝庙。这些关帝庙既是行会的办公地点,又是晋商开会议事的场所,“万里茶道”上的会馆更是贩运茶叶的山西人的投宿之所。

太原大关帝庙与“万里茶道”的渊源颇深,不仅是明、清太原城的“左文右武”的核心建筑,又紧邻太原城交通主动脉、商业要道大南门,被视为晋商“万里茶道”的重要节点。

上世纪初期,太原商业繁华,在钟楼街以南的后铁匠巷与起凤街之间店铺林立。据1941年《重修大关帝庙经过事略》记载,当时有“钦记茶庄、宝玉茶室、前进茶庄、稻香村、双合成、一品香、晋宝斋”等众多商户积极捐助善款,修缮太原大关帝庙。这一记载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大关帝庙的盛况和太原商贸之繁盛。

在大关帝庙内,观看“千古关圣·万里茶道”展,便会发现,无论是晋商的巨大成功,还是旧时太原城的辉煌灿烂,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。

■  审 核丨元艳芳

■  校 对丨兰 杰  李晓翠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港澳晨报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