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1、在古代,粽子是用来祭祀投江的屈原的。在农历五月初五,荆楚人民会煮糯米或蒸粽子饼到河里。由于害怕鱼吃它,人们想到用粽子叶包裹米饭,并用彩色丝绸包裹。后来,吃粽子成了端午节的习俗。在老北京,粽子是用糯米、黄米、大枣做成的,俗称“两米粽子”。粽子是用草做的,这也是北京的特产。
2、挂艾草。端午节,人们会在庭院前和屋檐下挂艾草或菖蒲,因为两者都是中草药。蚊子害怕这种气味,可以驱蚊。由于菖蒲的叶子形似剑,古人称之为“水剑”,说它能“杀千害万”。人们会把菖蒲雕刻成“小人”和“小葫芦”等形状,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以求好运。还会挂在门楣上驱魔。
3、赛龙舟,相传楚人用龙舟驱散河里的鱼,以免吃掉屈原的尸体。王佐吉说,古人在龙舟赛的最后设置了鱼标、鸭标和铁标,谁得了这三个标,谁就是季军。古人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线,还在三标上系了一个用锦缎做成的蝴蝶结。
4、吃五毒糕端午节临近夏至,天气越来越热,细菌滋生,人容易中暑生病,所以古人吃五毒糕是为了祛病强身。五毒指的是蝎子、蟾蜍、壁虎、蜈蚣和蛇。古人把自己的像盖在饼上,馅料也是“五馅”:樱桃、菱角、桑葚、黄杏、糯米莲藕。据说吃五毒糕可以增强抵抗力,杀虫避灾。
5、战斗草药。在古代,人们会在端午节的时候一起去郊区采集草药。在采集草药的路上,他们会打草嬉戏,逐渐形成一种习俗。王作基介绍,游戏中的两个参与者会拿着草相对而立,双手分别握住一根草或花茎的两端。游戏开始后,两个草勾在一起,双方各自往自己的方向拉草。谁折断了对方的草或花茎,谁就输了。
6、端午节期间,女孩们会在胸前佩戴“骰子”。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的类似粽子的布料,可以辟邪避邪。男孩脖子上挂着一个葫芦,里面放着“五毒”图案,寓意“五毒”。
7、贴葫芦花,老北京人喜欢葫芦,因为葫芦是“福禄”的谐音。古代人们用红边纸剪葫芦,上面有“五毒”图案,称为“葫芦花”。5月1日贴的,5月5日中午摘下扔掉,叫“抛灾”。
8、点雄黄酒。老北京人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。他们会在男生的额头上写“王”字,在女生的头上写五个点。人们认为用雄黄酒将蚊蝇击破,可以辟邪避害。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Copyright 2015-2023 港澳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