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2023年以来,市场监管部门聚焦医疗、药品、医疗器械、保健食品等民生重点领域,持续加大对“神医神药”虚假违法广告打击力度,清理整治商业广告中冒充专家或名医开展宣传、发布未经审查的药品广告、虚构或夸大保健食品功效、普通食品宣称疾病治疗功能等违法违规行为,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。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选取已办结的十起“神医神药”违法广告典型案例予以曝光。(6月8日中国新闻网)
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,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。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,一些号称手到病除的“神医”、一用就好的“神药”,用各种花言巧语、虚伪包装、营销手段,为患者设下一个个“插满刀子的陷阱”,给广大消费者尤其是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。“神医神药”最显著的特征是包治百病,骗取钱财,使患者雪上加霜。
2022年,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打击“神医神药”广告“铁拳”行动,督促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医疗、药品、医疗器械、保健食品等虚假违法广告案件7794件,罚没1.26亿元。2023年“铁拳”行动打击“神医神药”,重点围绕强化广告监测,集中整治冒充专家名医开展广告宣传、违法违规宣传药品疗效、夸大保健食品功效等突出问题。
其实,“神医神药”等诈骗套路已经多次被媒体曝光,被相关部门惩处,但往往犹如“打不死的小强”,查处一批又冒出一批,各种虚假违法广告层出不穷,其根源还是高额利益的诱惑。与此同时,一些“神医神药”也在与时俱进,不断侵占社交媒体、短视频平台,包装成“养生文化”等,诱导消费者,具有更强的隐蔽性,为监管带来更大挑战。
持续加大对“神医神药”的打击力度,是“民有所呼我有所应”的体现。此次市场监管总局发布“神医神药”违法广告典型案例,进一步表明了依法严厉打击“神医神药”虚假违法广告的鲜明态度,可谓顺应民心、合乎民意。从打击行动的思路来看,除了打击力度持续加大外,在方式上更是全面升级、有的放矢,契合了互联网时代的治理策略。
比如,此次“神医神药”违法广告典型案例中,有多起在网络平台或自营网店发布未依法取得药品广告审批文件、未经广告审查的药品或医疗器械广告,其监管涉及市场监管、医药、卫健等多个部门,市场监管部门在打击虚假违法广告行动过程中,主动对接有关主管部门,加强协作配合,共同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,无疑有利于形成治理合力。
让“神医神药”跌下神坛,需打好“组合拳”。一方面,对案例中暴露出的监管盲点和治理短板,相关部门、网络平台应高度重视,及时完善制度,推动实现全链条打击、一体化治理格局。另一方面,建立多方协调的长效监管机制,共同织密监管网络。尤其是各类网络平台要严把内容审核关,综合运用技术措施,堵住虚假违法广告传播的漏洞。
同时,对“神医神药”要始终保持严打重罚的高压态势,坚持“零容忍”,形成震慑效应。医疗机构、医药器材及保健行业也应加强自身建设,避免公众希望通过良药治病与保健的心理被不法分子利用。消费者网购药品、保健食品时更应擦亮双眼,不要被所谓的“神医神药”忽悠。只有多方合力、共同防范,才能让“神医神药”彻底跌下神坛。
Copyright 2015-2023 港澳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