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

当心“收藏品”坑走养老钱|天天热点评

来源: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:2023-04-21 10:08:39

当心“收藏品”坑走养老钱


(资料图片)

最新发布的《北京市2023年老年人权益保护形势分析报告》显示,在收藏品领域,老人被骗最多。面对权益受到侵害,有68%的老人未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。

记者调查发现,“收藏热”背景下,老年朋友往往花大价钱购买“宝贝”。然而,所谓“保值增值”多是话术,更有“剧本”引诱老人。

▍花费

“金条银元”动辄万元

要不是帮忙拾掇父亲的房间,卢琳怎么也想不到,父亲竟然在家里藏了这么多“收藏品”。瞬间,这几年一直梗在她心里的疑问终于解开——父亲每个月退休金一万多元,平时却省吃俭用、生活拮据,原来是把钱花到了买“收藏品”上。

“箱子里装的收藏品品种,多到令人不敢信。什么人民英雄纪念金条、银质纪念章、全套珍藏版人民币、假花瓶瓷器,甚至还有‘玉玺’……”卢琳说,有的藏品有“收藏证书”,写着“限量发行”,有的则鼓吹“极具收藏价值”,像模像样写着收藏编号。然而,仔细一看,这些收藏品的做工和细节,又让人感到怀疑。

“收藏品”的真假或价值多少暂且不论,每一样都去购买,掏出的真金白银可是不少。一套“人民英雄纪念金条”,价格为49800元;一套生肖类别的“五鼠纪念章”,统一定价为6880元……“随便一盒纪念币或者一个收藏品,都是好几万元买来的。家里光是几万元一张的收据,就有不少。”为了弄清五花八门的收藏品到底从何而来,卢琳耗尽了工夫。父亲一开始并不愿意吐露购买来源,后来经过耐心询问和观察,卢琳最终才明白,不少“收藏品”都是通过陌生电话或短信推销,诱导老人购买的。

电话或短信推销之外,有的收藏品则是从相对“正规”的途径而来。林又峰的父亲,是听信了自称是某银行推销人员的推荐,而先后花费近四万元购买了多个“收藏品”。这其中,有名为“国家财富人民币套装”,购买价格为5950元;还有一个名为“世界银元”的收藏品,购买价格约8800元;此外,还包括一个纪念银砖,以及“传世珍宝精雕彩银版书画双绝”,价格为28800元。“那个推销员指导我父亲在银行App上操作购买的。”林又峰知道后,曾联系要求退货。经过一番周折,才退掉一个8000多元的“收藏品”,“再后来我们要求继续退,那个推销员的微信和电话都拉黑了老人,联系不上了。”

▍陷阱

升值引诱更有“剧本”

动辄数千上万元的“收藏品”,究竟是如何引得老人信任的?为何老人心甘情愿慷慨购买呢?这背后大多有“保值增值”的诱惑承诺,此外更有“剧本”套路老人。

多位当事老人亲属介绍,老人之所以会购买这些“收藏品”,是因为推销人员介绍能够“保值增值”“有很大的升值空间”,甚至有推销人员对老人作出“不升值可退货退款”“有回购计划”等承诺。在“黑猫投诉”平台上,多个针对纪念币、“收藏品”的投诉中,投诉者均表示当初对方有作出类似“保值增值”等承诺。

记者发现,作出“保值增值”等承诺,只是兜售所谓“收藏品”的人员,完美计划中的第一步。对于很多老人而言,掏钱购买收藏品,才刚刚进入对方设定的圈套。

林又峰的父亲,在推销人员的诱导之下,前后购买了四个收藏品。而每一次购买收藏品,价格都是节节增高。“从第一次掏五六千元买收藏品,到最后一次掏了28800元。”他气愤地说,那位自称是银行推销员的人,用各种五花八门的理由和借口,一步步诱导老人购买,“赚了昧良心的钱!”

除了“保值增值”的诱惑,还有收藏品兜售的“剧本”陷阱。退休之前的一些年,卢琳的父亲就有电视或电话购物的习惯。退休后,老人平时在家,经不住话术引诱,最终中了推销人员的“剧本”式陷阱。“举一个例子。之前有一个年轻小妹来推销,说某个收藏品会保值增值。这不是关键,见到老人犹豫,很快还会有其他人来假装问价,准备回收。”当老人看到这么快就有人“问价回收”时,也就慢慢放松了警惕,偏信某个藏品可保值增值而掏钱购买。

“每一样所谓的收藏品,兜售背后都有一群人在演戏。”卢琳说,演戏的目的,就是骗老人。剧本,则不仅包含分工明确的角色,还有打感情牌的“卖惨”。“比如,装可怜的,说要养家什么的;还有对老人谎称父母有病,求一个业绩的。”让卢琳感到生气的,不光是“剧本式”陷阱,还有变本加厉地压榨和欺骗。“只要买过一次什么收藏品,就有源源不断的电话推销。”

▍调查

品质低劣价格“跳水”

纪念金条、纪念币、银元、珍藏版……那些五花八门的、声称能够“保值增值”的收藏品,真实价值究竟如何呢?

“四万多元的金条收藏品是假的,薄薄一层皮,里面全是假金。”卢琳说,由于自己也有朋友专门做收藏品和金银品鉴定,她便将父亲购买的一些金银纪念币拿去鉴定询价,得到的答复都是不值什么钱。“别人说得都比较委婉,其实就是几乎不会给价格收购。当初几千元几万元买的收藏品,现在几百元都很少有人要,扔了又觉得可惜。”

林又峰父亲花费近40000元买到的收藏品,最终他在网上以4000多元的价格处理掉了。“那些所谓的收藏品,我拿去卖给市场上收黄金首饰的人,问了一圈儿,很多人都说根本不值钱,也没人愿意收。”

记者联系上一家从事收藏品鉴定和回收的店家,将卢琳父亲购买的一些“收藏品”图片发给对方询价,也得到回复“没法儿给价格,不值钱的。”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。记者发现,老人购买的同款售价6880元的生肖纪念章,在一家二手网站上挂出的价格仅为268元。

数千元数万元买到的“保值增值”的收藏品,实际流通中,价格几乎都是“大跳水”。更重要的是,一些“收藏品”的发行机构,根本就是子虚乌有,甚至是涉嫌诈骗。

以一套珍藏版58国纸钞硬币收藏册为例,“收藏证书”上的信息显示,该收藏品全国限量发行3000册,全球统一价格为3880元人民币,出品方为“中美国际钱币有限公司”。然而,记者通过多个公开渠道查询,发现均没有该公司的任何信息,很可能是一家子虚乌有的机构。而名称相近的“中国国际钱币有限公司”,经查询是在境外注册,且已“宣告解散”。

卢琳父亲以49800元购买的“人民英雄纪念金条”收藏品,开出的发票上显示,公章署名是中国收藏家协会。但记者联系该协会,协会工作人员听闻后立即表示“你上当了,受骗了。我们协会不会参与收藏品的买卖或推销,千万不要再买了。”记者注意到,中国收藏家协会官网上曾多次发出声明表示,“协会不发行、推销任何收藏品,也从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推销收藏品,更不举行所谓的‘藏品回收’及‘藏品拍卖会’。凡是以中国收藏家协会名义推销各种收藏品的,纯属诈骗违法行为。”本报记者 李松林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港澳晨报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